■编者按
动起来,跑起来,干起来——早行的大连人在这个明媚的春天书写着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辽沈战役”急先锋的担当与作为。大项目如火如荼,新投资接踵而至,好政策、好环境不断强化,资金流、人才流蓬勃奔涌……市场利好,预期向好,大连看好“开门红”!今日起本报推出专栏系列报道,聚焦今年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再现冬去春来的大连“高光时刻”。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邵海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财政收入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我市财政部门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干劲抓发展,以起步就是冲刺的拼劲促增长,全力奋战一季度,赢得了财政收入“开门红”。
这是一份抢眼的开局“账单”——今年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完成216.5亿元,增长8.5%,实现全年预算的27%。
令人欣喜的是,我市财政收入增速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位列第二,分别比第三位的宁波(7.5%)、第四位的深圳(3.6%)、第五位的青岛(0.8%)高1、4.9、7.7个百分点,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五。
一季度财政收入“开门红”,彰显出我市经济发展的空间与潜力,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信心,激发企业活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在我市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吃下了一粒“定心丸”,并将进一步凝聚起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我市勇当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辽沈战役”急先锋,加快挺进万亿GDP城市注入强大的新动力。
谋定而后动
咬定青山不放松
财政收入开局“账单”缘何抢眼?一季度财政收入取得“开门红”,得益于我市经济发展强大韧性,得益于我市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得益于全市上下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的积极努力,这些都是我市财政收入实现增长的“硬核”保障。同时,在财政收入增长背后,折射出我市财政、税务以及各相关部门与时间赛跑提早谋划的前瞻性,折射出我市有一支敢于攻坚克难、善作善成的财税“铁军”,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信心攻难点、抓落实。
早在去年下半年,市财政局就会同市税务局认真分析研判经济形势,反复研究预测可能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逐项谋划和测算,为市委、市政府确定2023年财政收入预算目标提供数据支撑。
各部门分兵把口,共同推进。市财政局积极会同市税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国资委等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目标措施,落实职责分工,与各区市县共同推动财政收入管理,力求用脚踏实地的努力支撑起预期目标的达成。
在市财政局,预算处被大家称作是财政收入管理的“中枢”。财政收入调度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从月初的数据分析、制作报表,到月中与税务部门和县区对接收入预计、数据动态调整,再到月底的重点税源和重大项目跟进、收入入库日调度、动态信息发布,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大量的数字和报表,稍有疏忽就会让调度分析工作前功尽弃。经常是当人们在节假日放松休闲的时候,预算处的同志们却仍在加班加点、挑灯夜战。这样一些忙并快乐着的财政人,驰而不息抓紧调度,为的正是把全年预期目标实实在在落到实处。
稳经济大盘 减税降费助企纾困
财政收入开局“账单”缘何抢眼?从国家到地方出台的各项稳经济大盘政策,在我市经济复苏过程中如同“及时雨”,起到了助企纾困的重要作用。
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22年我市出台了助企纾困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47条政策措施,涉及财政、货币金融以及稳投资促消费、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等多方面。这些政策聚焦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财税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普惠小微贷款、重大项目投资等方面不断发力,确保了经济大盘的稳定。
减税降费彰显成效。去年4月以来,我市财税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以增值税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着力保障留抵退税资金,加大对困难县区补助力度,让真金白银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一度曾对财政收入冲击较大,但减税降费政策是为了“放水养鱼”、让利于民,正是组合式税费政策的有效落实,充分激发出市场主体活力,确保了市场主体的加速恢复和经济发展的持续向好,为财政增收起到了回补促进作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市税收收入完成141.4亿元,增长5.9%,分别比全省(0.3%)、沈阳市(-6.6%)高出5.6、12.5个百分点。
——支持稳市场主体,我市积极落实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稳定实施现有小升规奖励政策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励和贴息政策,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担保费补贴政策。今年一季度,我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投入10.8亿元,增长41.6%。
——支持稳就业,我市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充分运用税费减免、资金补助、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多渠道支持稳岗扩岗和创业就业。今年一季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4亿元,增长3.7%。
我市一批成长型创新型企业对政策红利给企业带来的获得感有着切实的体会。大连达利凯普科技股份公司负责人说,该企业的射频微波瓷介电容项目获得了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帮助企业实现了射频微波瓷介电容器国产化自主可控,并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全制程高Q值电容器生产线,为推动我国高端装备产业的高品质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我市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我市财税部门着力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如市税务局持续优化政策直达快享工作机制,创新打造全国首创的税务数字虚拟人“爱连·塔可思”品牌,并运用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平台等智能途径,发挥大数据优势,推动税费优惠成为市场主体做强做优的内生动力。今年一季度,全市共办理增量留抵退税5.87亿元,“六税两费”减免971.7万元。
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大连营商环境的新变化。奇瑞汽车大连项目是我市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市场兼顾的汽车整车项目。奇瑞汽车新车型项目于2022年6月启动,新增投资10亿元,对大连工厂产线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逐步导入2个新车型及新能源车型生产。我市财税部门立足于服务招商引资,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全流程服务。得知该企业符合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后,市税务局第一时间为企业办理留抵退税5764万元,解决了企业前期项目建设资金周转问题,帮助奇瑞新车型生产线实现尽早投产。2023年一季度,奇瑞汽车已实现税费收入1.25亿元,贡献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近5000万元。
保障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
发挥财政支出逆周期调节作用
财政收入开局“账单”缘何抢眼?财政杠杆的调节作用功不可没。我市财政部门加快支出进度,充分发挥财政支出逆周期调节作用,统筹财力保重点、保民生。
我市财政部门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将更多宝贵的财政资金腾挪用于加强稳经济、民生领域和市委市政府确定重大项目的保障。今年一季度,我市财政支出实现251.4亿元,增长3.9%。
——支持重大项目。我市充分利用国家扩大新增专项债券规模的有利契机,积极谋划储备申报专项债券项目,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规模实现历史性跨越,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22年我市获批专项债券171亿元,比上年增加107亿元,增长1.7倍。“资金跟着项目走”,新增专项债重点用于社会事业、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在建和能够尽快开工的重大项目,包括地铁建设运营、英歌石科学城、太平湾新能源产业园、长兴岛精细化工园等。专项债资金为我市带动有效投资、补短板、扩内需提供了有力支持。
——支持重点产业。我市整合专项资金,助力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支持重点企业改造提升,加快培育优质企业,不断推进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发展。今年一季度支持制造业发展投入1.2亿元,增长57.9%。为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市持续加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直接投入,引导调动高校院所的科技资源和企业主动性,促进重点科研突破和创新成果转化,科学技术支出6.8亿元,增长55.2%。
——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今年春节前我市向社会投放政府消费券0.3亿元,拉动销售额26亿元;2月份又投放汽车消费券0.5亿元,拉动销售额34.6亿元。今年一季度,商业服务业等支出5.4亿元,增长378.9%;文旅相关支出3.3亿元,增长26.8%。
——支持重点民生领域。在发展过程中,我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今年一季度,全市用于教育、社保和就业、医疗卫生、城市建设、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22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87.9%。重点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折射出民生财政“节用裕民”的“底色”和财政部门“精打细算、统筹调度”的“本色”。
精细化管理确保应征税费及时“颗粒归仓”
财政收入开局“账单”缘何抢眼?2023年一季度,全市财税部门在扎实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同时,积极搭建并完善协税护税机制,确保应征税费及时“颗粒归仓”。
强化重大项目对接,市财政局及时向市税务局提供我市新开工的重大项目情况,市税务局在深入开展纳税服务的同时,逐一做好税源分析。强化重点信息共享,财税部门认真梳理汇集各行业部门掌握的生产经营数据,打通信息共享通道,通过建立标准化模型,分析计算应纳税规模,提高征管效率。
各区市县财政部门也加强与税务、发改、交通、住建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密切关注税收状况,推动涉税信息共享,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堵塞征管漏洞,防止税收流失。
今年以来,各区市县还不断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在坚决杜绝违规收费、乱收费以及变相增加市场主体负担的同时,采取有效举措,防止财政收入“跑冒滴漏”和非税流失,并通过市场化方式积极处置各类闲置国有资产,这些都为财政收入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新的春天,新的征程,新的使命,我市财税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深入分析、科学预测、加强统筹、精准施策,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确保今年全年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姿态,助力大连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全力进发!
标签:
■编者按动起来,跑起来,干起来——早行的大连人在这个明媚的春天书写着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玮炜)记者昨日从市发改委获悉,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
3月30日召开的大连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是我市近年来规模最大的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对于展示大...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马征2022年7月,大连之声文化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馆长张...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许晓楠)3月27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召开后,大连全面贯彻会议精...